2021-1-12 資深UI設計者
大約在 3 年前我就注意到像 Facebook 等國外社交 App 在大幅度使用頭像。比如明明文字就能表達的地方,偏偏要塞下幾個小頭像。這個現象我琢磨好久,直到我最近在自己參與的項目中也嘗試著加入頭像,發現數據非常好看,因此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個成果。
在沒有進行實踐之前,我嘗試從理論中尋找原因。
頭像視覺面積更大、顏色更豐富,比文字更吸引人的注意力。
之前在網上流行過把微波爐豎著放,就特別像笑臉的事件。為什么有兩個圓圈一道弧線的圖形會被當作人臉的微笑?
科學界對此早有研究,把這種誤把具有臉特征的視覺圖形當作人臉的現象稱為“空想性錯視(Pareidolia)”。
早在 1952 年,生物學家赫胥黎(JulianHuxley)就已提出空想性錯視源于人類演化的過程。他認為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危險,殘暴的野獸和同族的人類都具有“臉孔”。對“臉孔”的識別越快,就能讓我們在復雜的環境中快速識別潛在的危險或盟友。久而久之,隨著人類進化就衍生出與生俱來對“臉孔”的辨識能力。
通過現代科技研究發現,在人類大腦中,梭狀回面孔區(right fusiform face area,rFFA)主要負責人臉的認知。它能整合經視皮層處理的視覺刺激,讓我們快速識別人臉。有研究發現,只需 130ms 面孔可以被檢測到。
很顯然,在界面設計中,因為大多數人的頭像也具有“臉孔”特征,因此能很快地被用戶注意到。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在觀察事物時,并不是對事物部分屬性孤立觀察,而總是傾向于把具有不同屬性、不同部分的對象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格式塔原理即是這一特征的反映。
這個原理不僅作用于視覺,人對其他人的觀察也是一樣。我們在互相多次交往后才發現和第一印象偏差很大。因為第一印象只是這個人的部分特征,并不完整。大腦會傾向于根據這些部分特征腦補出完整的人,長得漂亮的人會被認為聰明善良,著裝正式的人看著技術更專業即是如此,這種被某個亮眼的特征所籠罩,讓你腦補完整屬性的情況稱為光暈效應。
因此摳腳大漢用美女頭像能騙到部分男人就見怪不怪了。
基于以上 3 點分析,用戶會認為頭像背后的就是活生生的人類。
在理論分析后不久我剛好得到了一次實踐的機會。在我們的在線問診 App 中促使用戶購買醫生提供的治療方案是核心目標之一,最開始我們的醫患溝通界面和閑魚類似,分為對話和服務卡片兩種信息。
通過用戶訪談我們發現患者非常在乎醫生的回復內容(因為花錢買的就是醫生的內容),但是卻表示沒有注意到治療方案卡片。我猜測是由于治療卡片并不像醫生提供的內容,更像是我們系統推送的某種廣告,因此被用戶忽略。于是我做了一個非常小的改動,將治療方案卡片用醫生對話回復的樣式包起來,并增加一句文案。患者能正確理解治療方案也是醫生提供內容,結果治療方案的購買率有明顯提升!
增加一個醫生頭像和聊天氣泡,下一步轉化也有明顯增長。
通過這兩次實踐團隊成員開玩笑說這是“加頭像數據就會上漲的方法論”,奈何我們幾個詞藻有限不能再做更高程度的包裝。不過以上案例確實是很好的利用了視覺傳達、面孔識別和光暈效應的原理。
以上實踐都是增加對方的頭像,那界面上展示用戶自己的頭像又有什么意義呢?團隊成員通過探討得出以下觀點:
1. 切換多賬號,避免登錯號
有些公司職員需要打理公司的社交網絡賬號同時也有自己的賬號,甚至還有另外的小號。如果一不小心登錯號發錯內容,可能會導致社會性死亡。推特 App 在發布界面顯示自己的頭像點擊可以切換不同的賬號,能有效避免這些問題。
2. 頭像讓我發言更注意自身形象
自己的頭像是自己現實人格在網絡上的映射,看著自己的頭像在輸入框旁邊,發言時難免會有“這是我在說話”的潛意識。因此在發表內容時會注意自己的措辭,維持自己的身份形象。同理,如果做匿名社交,在輸入框旁邊放上匿名頭像,也讓用戶覺得自己帶上了面具,發言更肆無忌憚。
3. 頭像更像溝通
如果在別人的帖子下面發表評論,有頭像更像是你和帖子的作者進行平等的對話溝通,沒頭像就顯得你在蕓蕓眾生中仰望作者。
藍藍設計( 91whvog3.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文章來源:優設 作者:龍爪槐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