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26 資深UI設計者
2009 年,買不起 Macbook 的我在 PC 上裝上了黑蘋果。在此之前,我用虛擬機體驗了 Apple II 、Mac OS 8.1、Mac OS 9.2.2 、Mac OS X 10.6 ,在不斷的折騰過程中,我開始對蘋果、對GUI 的整個歷史發生了興趣。
此后,我在Jeff Johnson 的《認知與設計》當中,在 Steve Krug 的《Don’t Make Me Think》當中,在一本又一本和UI、交互、體驗相關的經典書籍當中, 發現 Mac 系統的界面一直被作為范例來展示。
Mac 確實是優秀設計的典范,是 GUI 設計史當中繞不過去的最重要的操作系統家族。所以,視覺史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我決定從 Mac 系統下手。
簡單來說,我們泛指的 Mac 系統,通常是分為2個大的系列的。
1982 年隨 Macintosh 發布的系統,一直到 1999年發布的 Mac OS 9 為第一個系列,一般被統稱為「Classic Mac OS」。
而 2001 年之后所誕生的 Mac OS X 系列的操作系統,包括現在所說的 macOS ,則被視作為第二個系列的 Mac 系統,其中 X 是羅馬數字 10 的意思。
蘋果公司最初只有 Macintosh 電腦,系統并無名稱,直到第5個大版本的時候,操作系統才擁有 Macintosh 這個名字。而 Mac OS 這一系統名稱,則是在系統更新到第7個大版本的時候才被提出,而自此開始,Mac OS 的稱謂正式出現。
而 macOS 則相當于是 Mac OS X 品牌的一次重啟。它始于 10.12 Sierra 這一版本,并且為了和 iOS、tvOS、watchOS 這幾個系統品牌保持一致,而從 Mac OS X 更名為 macOS。
在很長一段時間,國外很多老用戶會將它簡稱為「OS8」、「OS9」,而在2001年之后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將它簡稱為「OSX」,這也是在了在討論 Mac 系統這個前提下所用到的、帶有版本的簡略稱謂。
注釋:國內有不少人會將 Mac 稱為「OS系統」,但是 OS 本就是 Operation System 的縮寫,意為操作系統,Windows 是 OS,Linux 也是 OS,「OS系統」是一個錯誤且尷尬的表述。
如果不深究細節的話,Macintosh,MacOS,Mac OS X , macOS 這四個都簡稱為 Mac 系統。
Macintosh 并非最早的圖形化界面,但卻是真正推動圖形化界面操作系統發展的里程碑。
Xerox Alto
對于圖形化用戶界面的起源,一個相對統一的共識是,它來源于施樂的帕羅奧托研究中心,而最早使用圖形化界面的電腦,是當時正出于研發中的 Xerox Alto。在之前的文章當中,我曾經專門聊過最早圖形化界面的誕生和設計細節:
比爾蓋茨曾經指責喬布斯從施樂這里「偷」走了圖形化界面(GUI)的設計,實際上,為了換得機會去施樂的帕羅奧托研究中心去觀摩學習研發中的Xerox Alto 和開發工具 Smalltalk,喬布斯是拿股權交換得來的。
這是 Xerox Alto 當時所采用的圖形化界面。界面的確圖形化了,只不過,從今天的視角來看,整體的界面邏輯并不清晰。
而在GUI的設計細節、實現方式上,Macintosh 則截然不同,可以說是后來居上。
說回 Mac。
回溯到 1979年,Jef Raskin 是Macintosh 電腦和操作系統項目的發起者和監督者,他想用自己最喜歡的一種蘋果(McIntosh)來給這個操作系統命名。
這種名為 McIntosh 的蘋果不僅被譽為加拿大國家級蘋果,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當時紐約還有一家名為 McIntosh Laboratory 并且提供高端定制音響服務的公司,為了避免商業品牌上的沖突,Raskin 將系統的名稱改為 Macintosh,故意錯開了一個字母。當然隨后 Macintosh 的名字逐漸超過了前者,在世界范圍內,甚至慢慢超過了加拿大最著名的水果。
當然,1984年,最初版本的 Macintosh 系統隨著同名的蘋果電腦的發布而面向大眾,這個并非最早的圖形化界面操作系統開始了它的歷程,如今它是最著名、最具有影響力的圖形化界面的操作系統之一。
Macintosh 電腦的主板由 Burrell Smith 所設計,結合當時的硬件技術,讓最終上市的 Macintosh 電腦擁有了一塊分辨率為 512×342 的單色顯示屏。
在這塊寸土寸金的單色屏幕上,Macintosh 系統需要將圖形化界面的價值盡可能發揮出來。
Macintosh 電腦開始出現在各大雜志媒體上,蜚聲世界,但是此刻,這一操作系統并沒有官方的名稱。 1.x系列的只有一個非正式的 System 1 的名字,而隨后的大版本也被稱為 System 2,System 3,等等。
直到 System 5 的時候,這一操作系統才算是正式有了 Macintosh 的名稱,而它正式的完整名稱是 Macintosh System Software 。
最早的 System 1 當中,開機之后有一個非常可愛的歡迎界面:
菜單和窗口的概念清晰,比起 Xerox Alto 的設計更加成熟:
左上角的蘋果圖標打開之后,本質上是一個程序列表:
在 System 1 當中,文件夾是一個虛擬概念,在文件系統當中其實是根本不存在文件夾的,它是模擬現實文件夾的概念而存在的一個圖形化界面概念:
在系統出錯之后,系統報錯界面中會使用炸彈圖標來進行提示:
1984年的 Macintosh 的系統崩潰界面都比 2000 年之后的的 Windows 藍屏界面來得更加有趣:
當然,用一個帶有圖形化界面的電腦玩游戲,難道不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嗎: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Macintosh 自打一開始就為自己設計了一系列的字體:
其中風格獨特的 San Francisco 在多年以后還擁有一個同名的字體,作為系統默認的字體而存在。
隨后,在隨后的 System 3 當中,垃圾桶的 APP 圖標增加了「有垃圾文件」和「已清空」兩種狀態的區分,并且給系統新增了一個歡迎界面:
文件夾也不再只是一個虛擬的概念了:
同樣的,在 System 3 當中游戲的精美程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當然,從 System 1 到 System 4,系統的功能在一代代地增加,但是受限于屏幕和基本的性能,其界面在整體觀感上差別并不大:
不過在圖標和界面細節的處理上,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細致,比如系統的控制面板,功能和細節比 System 1 時代豐富了許多:
在 System 5 當中,Macintosh 還加入了多任務的功能,也就是 MultiFinder,使得用戶終于可以同時運行多個任務,不過因為性能限制,跑多任務的時候,會比單任務慢不少。
對于 Macintosh 系統而言, System 6 是一個階段性集大成的版本。系統的版本和軟件的版本在 System 6 當中進行了統一,并且功能也有了相當程度的完善。
性能更強勁的 Macintosh SE/30 和 筆記本電腦 Macintosh Portable 也是在 System 6 更新期間發售的。
Macintosh Portable
Macintosh SE/30
終于,黑白用戶界面的時代在 1991 年終結,Macintosh 系統從 System 7 開始擁有了彩色的用戶界面:
色彩的加入,系統圖標的擬真度也再一次提升,比如垃圾桶的圖標,光影已經相當逼真了。
而為了更好地利用彩色界面的功能,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進行全局色彩設置:
軟件安裝的進度指示方式,比起同時代的系統乃至于后面的很多系統,都要清晰明確:
關鍵信息的說明和引導上,Macintosh 系統在30年前就已經有明確的范式了,比如重要信息標紅強調:
由于這個階段系統分辨率的限制,在按鈕的視覺層次構建上,陰影和按鈕凸起的效果,都做的比較簡單,但是總體上始終上是在模擬現實存在的元素,通過盡可能貼近現實的視覺設計,來減輕用戶的認知負荷,計算器和鍵盤的設計就非常的典型:
System 7 當中,還內置了交互式的用戶幫助系統:
在控制面板當中,圖標的統一性再一次得到了提升,風格上明顯有著當時的特征,只不過在信息的傳達上,還不夠優秀,如果沒有文本標簽,你很難判斷每個按鈕對應的功能是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System 7 所處的階段,大量的兼容機和包括 Windows 在內的操作系統開始出現,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蘋果也發布了一系列的新款的 Macintosh 電腦:
為了應對激烈的競爭,蘋果還想出了新的策略,而這一策略也促成 Macintosh 系統后續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品牌。
1996年,喬布斯重回蘋果。同時在這個階段,Macintosh 系統也隨之進行了品牌重設計,Macintosh 系統更名為 Mac OS。
為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這一階段的 Macintosh 電腦開始逐步切換到 PowerPC 架構的 CPU 芯片,同時,蘋果公司也開始授權一些第三方廠商,使用同樣架構的芯片和主板,并且安裝System 7 的系統。
可以直接安裝 System 7 的 StarMax 兼容機
這樣一來,就開始出現問題了:非蘋果產的電腦上,也會顯示 「Macintosh 」的字樣,那這個怎么和原廠的 Macintosh 電腦進行區分呢?
很簡單,在原裝的 Macintosh 上,依然還是 Macintosh,但是在兼容機上,它就是「黑蘋果」——Mac OS:
在當時,很多人認為這種區分,僅僅只是用來進行差異化的臨時解決方案。此時喬布斯即將重掌蘋果,并且打算把前 CEO 的系統第三方授權策略給干掉。將 Macintosh 更名為 Mac OS 就是解決方案,只不過這個解決方案并后面還有其他的深意。
因為后面還有新系統。
Mac OS 8 是在 1997年7月26日發布的,同一個月另外一件大事,就是喬布斯正式任命為 CEO,執掌大權。
其實,此處的 Mac OS 8 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大版本更新——它原本應該是 Mac OS 7.7 。但是,前 CEO 同第三方廠商簽訂的系統授權協議,是基于Macintosh System 7 的,而直接發布 8.0 版本等同于是巧妙地利用命名,直接把后續的服務和協議一起給斷掉了,同時新的 Mac OS 系統從名字上也直接區分于原本的 Macintosh,可以說是釜底抽薪的一招絕殺。
同時,新名字,新世代,也是開創新局面的好預兆,一舉多得。新的 Mac OS 8 系統在更加優秀的硬件基礎上,在顯示效果上也一下子進入了高清的時代。
雖然 Mac OS 8 在底層上,依然繼承自 System 7 ,但是因為幾年前開始的 Copland 項目有不少遺產,身為繼承者的 Mac OS 8 在視覺和體驗上,提升了相當明顯:
Mac OS 8 當中加入了主題選擇的功能,雖然比較簡單,但是也至少有著跟 Windows 95 相互匹敵:
和同時代的很多操作系統一樣,在多媒體軟件上, Mac OS 8 有了頗為炫酷的視覺效果:
界面左上角的 Apple LOGO 繼續作為程序列表的菜單按鈕而存在:
類似 2.5 D 的圖標設計,是這個時代的用戶界面設計的流行風尚:
而這種變化,在 Mac OS 8.5 這一版本上,有了更為明顯的提升——比如文本抗鋸齒效果,讓文本更加易于閱讀:
更加柔和自然的的光影變化,更復雜的交互和界面元素,Mac OS 8.5 所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乃至于體驗,不會弱于同時代的任何系統:
但是也僅僅只是不弱于對手而已。
Mac OS 9 是 Mac 系統第一個系列的最后一個大版本。
和 Mac OS 8 類似,原本的 Mac OS 9 原本應該作為 Mac OS 8.7 來發布的。
其實早在喬布斯回歸并發布 Mac OS 8 之后,Mac OS 9 的發展路徑和命運就已經注定了:為老硬件和老用戶更新,并且繼續為真正的新系統爭取時間。
Mac OS 9 是在 1999 年 10 月 23 日發布的。這個面向新世紀而發布的操作系統,蘋果是以「有史以來網絡功能最好的操作系統」來進行宣傳。
此時,喬布斯重組的設計團隊,已經為新的操作系統挑選好了新的設計語言,而此時發布的 Mac OS 9 當中,也適當地加入了一些為真正的下一代系統所準備的視覺元素,比如播放器軟件中的不銹鋼拉絲效果:
窗口界面中的元素有著細膩微妙的光影起伏:
搜索應用中的內陰影、高度擬物化的小圖標:
特別要說的是,此時的 Mac OS 9 中已經可以找到很多貼合現代 UI 設計中的諸多原則了,比如富有邏輯的分組:
容納多個并列分組的標簽頁交互:
在諸如幫助頁面和安裝界面中,使用了層級豐富的排版視覺設計:
也許現在你對于字體的這種投影深惡痛絕,但是在20年前,這樣的視覺效果是令人驚艷的:
Mac 系統的第一個操作系統系列,在明面上有著相對清晰的脈絡:自家電腦,用自家系統。通過這一系列的界面設計,可以總結出下面的幾點:
Mac 的圖形化界面,始于施樂,成于喬布斯,在迭代中一步步完善。
不過,從 System 7 開始,它的危機就已經出現了。從 1991 年到 1999 年這 8 年時間當中,暗地里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這些事情是 Mac 系統視覺史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下一篇,依然是 Mac 系統的視覺史,其中包括 WIndows、NeXTstep、BeOS,當然,還有 Mac OS X。
參考:
https://history-computer.com/ModernComputer/Personal/Macintosh.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Xerox_Alto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01109004000/http://www.apple.com:80/macos/
https://apple.fandom.com/wiki/Mac_OS_8.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ystem_7
https://www.versionmuseum.com/history-of/classic-mac-o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cintosh_clon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lassic_Mac_OS
https://guidebookgallery.org/guis/macos/macos10
文章來源:優設 作者:陳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