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5 資深UI設計者
字體作為界面設計的一個元素,對用戶的閱讀體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是 UI 設計師 Viljami Salminen 分享的用戶界面字體設計的基本規則和技巧。早在 2004 年,我才剛開始工作的時候,sIFR 非常火。sIFR 是由 Shaun Inman 開發、可以電影短片中嵌入定制字體的一種技術,它能被 JavaScript 和 CSS 調用。當時,sIFR 基本上是唯一一種能在 Firefox 或 Safari 瀏覽器中使用定制字體的技術。隨著 2007 年 iPhone(不需要 flash)的推出,基于 Flash 格式的這種技術很快就過時了。
2008 年,瀏覽器終于開始支持新的 CSS3 字體設計規則了。早在 1998 年,這種字體設計規則就被寫入 CSS 標準中了,但后來被移除了。我還記得,當我說服我的一個客戶使用這種新的字型規則時候的興奮心情,當時,瀏覽器已經開始支持能夠提升用戶體驗的「漸進增強(Progressive Enhancement)」技術了。
自從涉足這個行業,我開始越來越喜歡研究字體,以及與字體設置中相關的微小細節。在這篇文章中,我打算分享一些我了解到的基礎知識,希望能為用戶界面的字體設置提供幫助。
雖然字體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大約 5000 年前,但是圖形用戶界面的出現還不到 40 年。一個重要轉折點發生在 1973 年,Xerox 推出了計算機 Alto,大體上奠定了今天圖形用戶界面的雛形。當時 Alto 被視作是計算機的未來,在 10 年之后,同類 GUI 產品才進入大眾市場。
80 年代,Xerox 推出了以 Alto 為基礎的升級版 Xerox Star ,是世界上第一個商用的 GUI 操作系統。
無論是 Alto 還是 Xerox Star 最終都沒有大肆流行,不過,二者對蘋果和微軟在鼠標驅動 GUI 的革命性創新產生了極大地影響。幾十年之后,也就是 1984 年,喬布斯推出了第一代 Mac OS。
Macintosh 的推出意味著,大眾第一次可以使用定制字體了。第一代 Mac 預裝了多款經典字體,在接下來的幾年中,越來越多的字體廠商除了發布傳統字體之外,還會推出相應的數字版本。
當我們檢視這些早期的圖像用戶界面的時候,我們發現,其中大部分元素都是用手寫的。這些 GUI 都是純文本,即一個個字母的純文本集合體。
我們再以同樣的方式觀測現代的用戶界面。在現代的交互界面中,文本即界面,字體設計則成為主要的設計規范。
在用戶界面中,每一個單詞和字母都至關重要。好的字體等于好的設計。字體成了界面設計的基石,而我們設計師,則是這些這類「信息基石」的修造者。
觀察下面這個例子,想象一下,把以下圖片中的元素拆解開來,看看會是什么樣子——一個個單詞、兩張圖片、幾個圖標。
作為設計師,我們的工作并不是在屏幕上隨機擺弄幾個元素,讓他們看起來美觀漂亮就行了,而應從最重要的部分著手,即字體和內容,以及由此產生的相關細節。這才是我們作為設計師的核心技藝。
字體的可辨識性也十分重要。關于這一點,一開始看起來似乎不重要,特別當辨認單詞是如此容易的時候——人類大腦辨識出某一個單詞所需的時間還不到一秒鐘。但是,當需要辨認的單詞和字母組合變多,字體的重要性就顯而易見了。
雖然在界面設計上,有很有多微小的細節需要考慮:比如平衡、定位、層級和結構,但是有了好的文案和字體,就成功了 95% 。
一個優秀的設計師懂得:網頁上的文字不僅僅作為內容而存在,它還是用來交互的界面。
– Oliver Reichenstein
既然字體設計如此重要,那么我們就應該花點時間學習「我們人類是如何閱讀的」,以及「字體設計是如何影響設計策略的」。
在閱讀 Billy Whited 的文章「Setting Type for User Interfaces」時, 我有一個重要發現,即閱讀效率和文本的數量有很大關系。這意味著,在閱讀少于 20 個字母的單詞時,單獨提出來閱讀相比于放在長句中閱讀速度會更慢。這是因為,當我們閱讀長句時,眼睛并不是順著句子中單詞一個一個看的,而是有選擇性跳讀的,這個動作被稱作「掃視」。
跳讀提升了閱讀效率,使閱讀時可以忽略掉一些功能性單詞成為可能。這點要深記于心,因為用戶界面上大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單詞,也就意味著「掃視」在 UI 設計中不起作用了。
因此,當我們明白細微到每一個字母都會對閱讀體驗產生重要影響時,我們也就明白為什么字體的選擇那么重要了。
過去,我們認為我們是以單詞的外形輪廓來辨識單詞的,這個理論被稱為「Bouma shape 伯馬形」,后來研究發現,這個觀點并非完全正確,字體的可讀性和辨識度并不單單由字體的整體輪廓決定。我們更應該重視字形本身。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似乎有點難。閱讀是一種習慣,有良好閱讀習慣的人肯定讀得越順暢。我們怎么可能知道影響字母可讀性的因素是什么?為了便于理解,我們需要首先把句子分解成單詞,單詞分解成字母,字母分解成更小的元素,然后解剖出更多細微層面的細節。
2008 年, 維多利亞大學心理學院進行了一次實證研究,顯示了大小寫拉丁字母適合閱讀的最佳范圍。
從這個研究中,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結論。首先,線條終止的方式對于字母辨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上圖顯示了辨識單詞時最受人眼關注的區域范圍。在設計字體的這個區域時,不僅應該考慮閱讀的一般性和習慣性,而且需要把每個字母的差異性也考慮進來。
2010 年, Sofie Beier 和 Kevin Larson 發起了另一個研究:對一些容易被誤讀的單詞變體進行了測試。
這個研究發現,雖然有些字母在尺寸、字重和特性上相同,但是他們在辨識度上卻各不相同。結果顯示,細長的字母拉寬一些,就會變得更具辨識度,而 X 字高的字符,如果增加升部和降部的長度則更具辨識度。
我為最近一個項目開發了一款名叫 Legibility 的 App ,這款工具可以對字體設計進行辨識度的模擬測試。通過對文字加上不同的濾鏡效果(比如模糊、微亮和像素化效果),模擬出不同的閱讀環境。目前還是 beta 版,支持Chrome, Opera 和 Safari。
在了解人類閱讀原理和字母可辨識度的概念之后,對于 UI 設計我們有了一個更好的全局觀。以下是我總結的幾點:
辨識度是需要考慮的首要因素。字母的格式要清晰、可辨認。在 UI 設計中,清晰可見的字母更具辨識度。很多無襯線字體(San Serif),包括 Helvetica ,大寫的字母 I 和小寫的 l 字母難以區分,對于 UI 設計來說是非常不好的體驗。
比較左邊的 Source Sans Pro 字體和右邊的 Helvetica 字體。右邊的 Helvetica 字體中,前三個字母幾乎是一模一樣。而左邊的 Source Sans Pro 字體表現更佳。甚至有人認為,Helvetica 不適用于任何 UI 設計,不過它本來就不是為屏幕顯示而生的。
Helvetica 真的弱爆了。它不是為小屏顯示而設計的。像「milliliter」這樣的單詞顯示效果就很差。
– Erik Spiekermann
當年蘋果曾經暫時使用過 Helvetica 作為其主要的 UI 設計字體,不過這一舉動曾給一些用戶帶來了閱讀上的問題。不過,正是因為這次事件才導致了蘋果后來設計了 San Francisco 字體。 San Francisco 字體是為屏幕而生, [2] x-height 比 Helvetica 字體更高,有著更寬的字距,單個字母更容易辨認。
一個完美的 UI 字體讓人意識不到它的存在,絕不會喧賓奪主。字體應該是方便用戶完成任務的,而不應為用戶添加認知上的負擔。
UI 字體應該具有一定的靈活度。記住,我們是在為各種不同的媒介設計用戶體驗,我們無法掌握的是——用戶的能力、應用場景、所用的瀏覽器、屏幕大小、連接速度,甚至使用的輸入方式。
我們選擇使用的設計字體應該支持盡可能多的使用場景,能在不同大小、各種不同的設備、以及特定的小屏設備上運行良好。比如 Sans serifs 字體能在低分辨率的小屏上運行良好。
X 字高是指小寫字母「x」的高度。x-height 越高,小屏閱讀體驗就越好。但字高也不能過大,要不然 n 和 h 難以區分。
比例是指一個字符的高和寬的比值。寬度的比值越大,字體辨識度越好,小屏閱讀體驗也越好。
一個重要的原則是,字母之間的間距要比 [3]「字柜」(counter)要小。
字母周圍的空間和字母的內部空間同樣重要。字母如果相距太近讀起來很費勁。一個好的 UI 字體應該要給字母之間留有充分的呼吸空間,留有一些空間,建立起穩定的節奏。
另一方面,如果間距太大,則會打破單詞的整體性。一個重要的原則是,字母之間的間距要比「字柜」(counter)小。
好的 UI 字體應該是筆畫平順。不夠平順的字體在大屏上看起來可能還好,一旦在小屏上顯示,細長的筆畫就難以辨認。另一方面,像 Arial 和 Helvetica 這樣的字體,由于字母筆畫粗細幾乎一樣,因此讓閱讀變得尤其困難。
所以,需要在這兩者之間達到平衡。下面兩個案例,你覺得哪個更好?
確保你選擇的字體支持 OpenType 功能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它能為我們提供更多的自由度。支持 OpenType 功能也表明可以很好地支持不同的語言和特殊字符。
對于我來說, OpenType 功能最有用的一點是「表格數據」,它是指相同寬度的一連串數字。計時器、計算器或者 IP 數字的設計中,可以用到這個功能。
下面這個案例你可能非常熟悉。在加載未完成時,網頁字體不能完全顯示出來。
要解決這個問題,只需要以非阻礙的方式來加載字體,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內容加載的時間。這樣做的缺點是,需要在默認系統字體中設置回退字體,默認系統字體是在頁面加載時屏幕顯示的字體。
微調是一個過程,是指字體的調整以獲得最佳閱讀體驗。微調能讓字體矢量線條更好適應像素網格的顯示。在低分辨率屏幕上對字體進行微調對獲得清晰、可辨識的文本十分重要。
微調最早是由蘋果發明的,但自從推出 TrueType 字體格式后,微調就逐漸消失了。現在,只有在需要支持 IE8 或者基于 TTF or EOT 格式的瀏覽器時才會考慮使用微調。
以上是我帶領大家展開的一次短暫的字體漫游之旅,未來,我期待看到更多關于網頁字體、字體設計工具、字體格式的演化和進步,以及在(不遠)的將來,字體能更好地為我們所用。
我認為,未來我們將能看到越來越多的「漸進增長技術」體驗,文本內容比字體排版更加重要。雖然一直以來網頁字體設計就很重要,但是直到現在我們才開始正視這個問題。
為了設計出理想的字體,我們必須盡可能多地了解用戶閱讀環境狀況。雖然這點顯而易見,但是事實并非如此。但是在未來,我認為,字體將對顯示環境變得更加「敏銳」,并能針對一系列元素(視點、分辨率、字體渲染引擎、環境光線、屏幕亮度和閱讀距離)做出調整。
整體來說,我認為,UI 字體的未來將與傳感器有關,以及字體將能根據傳感器搜集到的數據進行格式的調整。未來,新的字體設計工具會在工作流中整合智能算法,能對不同場景進行自動識別。
作者:Viljami Salminen,是來自芬蘭的一名設計師,現居灣區,目前在 Idean 擔任高級交互設計師,同時也是知名設計網站 Smashing Magazine 的撰稿人,還是赫爾辛基 [1]開放設備實驗室 (Open Device Lab)創始人。Viljami Salminen 浸淫互聯網設計行業多年,為各種大大小小的企業和創業公司設計多個網站和瀏覽器工具。音樂,特別是上個世紀 50、60 年代的爵士黑膠唱片對 Viljami Salminen 啟發特別大,給他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多靈感。
原文鏈接: Typography for User Interfaces
藍藍設計( 91whvog3.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